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秋天的懐念——史鐵生(閱讀理解)

秋天的懐念——史鐵生(記敘文)



1      雙腿癱瘓後,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。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,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;
聽着收音機裏甜美的歌聲,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。這時,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,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動靜。當一切恢復沈寂,她又悄悄地進來,眼圈紅紅地看着我。

2      「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,我推着你去走走。」她總是這麼說。母親喜歡花,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,她侍養的那些花都死了。「不,我不去!」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,喊着:「我活着有甚麼勁!」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,忍住哭聲說:「咱娘兒倆在一塊兒,好好兒活下去……」

3    我卻一直都不知道,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。後來妹妹告訴我,母親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。

4   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裏,看着窗外的樹葉「刷刷拉拉」地飄落。母親進來了,擋在窗前:「北海的菊花開了,我推着你去看看吧。」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。「甚麼時候?」「你要是願意,就明天。」她說。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。「好吧,就明天。」我說。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,一會兒站起來,說:「那就趕緊準備。」「唉呀,煩不煩?幾步路,有甚麼好準備的!」她也笑了,坐在我身邊,絮絮叨叨地說着:「看完菊花,咱們就去仿膳,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。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?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,跑着,一腳踩扁一個……」她忽然不說了。對於「跑」和「踩」一類的字眼兒,她比我還敏感。她又悄悄地出去了。

5    她出去了,就再也沒回來。

6   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,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鮮血。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這樣。看着三輪車遠去,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訣別。

7    鄰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時候,她正艱難地呼吸着。別人告訴我,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:「我那個生病的兒子,還有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……」

8    又是秋天,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。黃色的花淡雅,白色的花高潔,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沈,潑潑灑灑,秋風中正開得爛漫。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,妹妹也懂。我倆在一塊兒,要好好兒活下去……




體裁:記敘文(記人)。


段落大意:分五個意義段。


第1-2段:「我」因雙腿癱瘓而脾氣暴躁,但母親仍對「我」不離不棄。

第3段:母親隱瞞自己身患重病。

第4段:「我」終於答應母親到北海看菊花,母親十分高興並回憶起「我」的童年趣事。

第5-7段:母親因病突然逝世,臨終前仍惦記着子女。

第8段:「我」在秋天和妹妹去看花,想起母親的話,明白要好好活下去來報答她。

中心思想:通過敍述身患重病的母親對自己不離不棄,表達對母親的思念,並說明要珍惜生命。

寫作手法:插敘。

賞析:
史鐵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作家,因其特殊的經歷,他的大多數作品都充滿了極其濃烈的生命意識和對生命的思考。
這篇《秋天的懷念》通過記述病重的母親隱瞞自己的病情,希望推着雙腿癱瘓的「我」到北海去看花卻突然病逝的事件,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,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永遠的懷念,也通過母親的話表達了珍惜生命、勇敢面對對挫折、與親人一起「好好兒活下去」的觀念。


理解思索

1、課文題目的「懷念」指甚麼?作者懷念甚麼?
2、母親為甚麼要向子女隱自己的病情?
3、能指出課文中記敍文的六要素嗎?
4、課文中採用了插敘手法,你能指出來嗎?
5、「我」兩次都拒絕了母親的建議嗎?兩次說話的語氣有甚麼分別?為甚麼?

小作家課室新浪

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

說明文寫作方法:

一、 常用説明方法


1. 舉例說明: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舉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說明事物的本質、特徵。 好處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事物的特點,把抽象、複雜的事物或事理說得具體明白。
例子(1):夏天的水果種類很多,如荔枝、龍眼、西瓜、芒果等。
例子(2):新高中課程的選修科目真多,較新的科目有: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、科技與生活、綜合科學等。

2. 分類說明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根據事物的性質、功用等分門別類,逐一說明。 好處能把複雜的事物條理分明地解說清楚。
例子:香港的中學,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官立學校、津貼學校、資助學校和私營學校四類,然後逐一說明它們的特色。

3. 比喻說明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以人們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喻。 好處能把抽象的事物變為具體,陌生的事物變為熟悉,複雜的事物變為簡單,使人易於理解,把事理解說得具體及易於明白。
例子:生活在水中的魚類,有許多是會發聲的。小鮎魚的叫聲像蜜蜂飛過,嗡嗡作響。

4.
比較說明: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把事物加以比較以突出所說明對象 好處突顯事物相同或相異之處,或突顯事物的性質、特徵。
例子:張衡的地動儀比西方的早了一千多年。

5. 數字說明: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用數據精確地說明對象 好處運用準確的數據,能準確和科學地顯示事物的特點,增加可信性。
例子: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航空貨運中心。2006年,貨運處理量約360萬公噸,貨物總值高達17,450億港元。

6. 定義說明: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清楚指出對象的意義、範圍或內容等。 好處
語言簡明、準確,常用於解說原理和概念。
例子: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時期、一定單位面積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數目。 這種說明方法常用在理論著作、教科書、詞典、產品說明書中。

7. 描述說明: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把事物的現象、狀態、變化過程等具體和詳細描述出來。 好處使事物如在眼前。如臨其境
例子:海馬媽媽產卵時把卵直接產在海馬爸爸的育兒袋中,卵就在育兒袋中孵化發育。雄海馬『分娩』時,用牠的尾巴緊緊捲在海藻上,肌肉收縮時,身體一仰一伏地擺動,當牠仰起時,育兒袋的袋口就打開,小海馬就跟着出來了

8. 引用說明: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引用典籍、名言、諺語、詩詞、文章、傳說等來說明事物。 好處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權威,並增添趣味。
例子:相傳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為自己在京城咸陽建造了一座『五步一樓、十步一閣』、富麗堂皇的宮殿——『阿房宮』。(這一句引用了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名作《阿房宮賦》中「五步一樓、十步一閣」兩句,說明阿房宮的壯麗景象。)





二、常用的說明順序有以下三種:

1.     
時間順序-根據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條理。

2.     
空間順序-按照事物結構的一定順序來安排說明條理,如從整體到局部,從外到內,從遠到近,從上到下,從前到後等。

3.     
邏輯順序-按照某些事物之間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來說明條理,如由一般到個別,由主要到次要,由淺入深,先因後果等


鏈接小作家課室新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