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

段落和段落大意

段的定義: 
段有自然段和意義段。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節。它是作者在表達內容時,圍繞一個意思說一句話或幾句連貫的話,是構成篇章的最小單位。意義段又叫邏輯段,它可以由一個自然段組成,也可以由幾個相關的自然段合並而成。自然段著重文字表達的需要,意義段著眼思想內容的劃分。我們學習段,一是弄懂怎樣把話一句一句地連起來,表示一個主要意思;二是進行思維訓練,培養概括能力。  
如何劃分段落及概括段意
 1/自然段如何劃分意義段 
一)順承式。即按事情或動作的先後順序表達。 
(二)並列式。在一段話中,分別寫幾種事物的幾個方面,它們層與層之間的關系是並列存在的。 
(三)總分式。先總述後分述或先概括敘述後具體敘述,也包括先總述再分述最後總結以及先分述再總結。 
(四)轉折式。全段分兩部分,前後兩部分意思轉折,常用但是、可是、而等轉折詞分開。 
(五)因果式。按照事物的原因、結果的關系表達意思的自然段,叫因果式小段。包括先因後果和先果後因兩種情況。  
2/如何歸納段意: 
1、摘句法。 把能概括全段內容的句子摘下來,作為段落大意。這種方法,適用於有中心句的段落。
2、歸並法。 先找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,再將幾個自然段的大意歸並到一起,歸納出全段大意。
3、取舍法。 一段裡有幾層意思,往往有主有次,抓住主要的,舍去次要的,就可以得出段意。

 4、借助法。就是借助段的結構特點進行歸納。如總分段,可借助總述部分;因果段,可借助結果部分;遞進段,可借助後一層的意思。

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

學生作品: 學游泳

       文老師感言:
       
       初見這個男孩,我有點擔心——他似乎不太愛說話,而作文需啟動他自己的生活庫存。我的很多學生和我說起她(他)們的生活小事(寫作材料)眉飛色舞、形聲形色的。不過,他的媽媽告訴我,他平時很喜歡看書,才一個小五的學生已看了很多“七俠五義”、“三國演義”、“包公”等中學生接觸的文言文書籍。我聽了心裡有了底——這樣的學生肚裡有“貨”,有個合適的方法就能把他內在的知識接引出來,表現在作文中。果然,在做了幾個寫作技巧訓練后,浩正慢慢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內在-----
         看看他向我交的第一篇作文——《學游泳》
         可見,課外閱讀真是寫作的養料場啊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學游泳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小五  浩正 

          前年暑假,我看見別人在游泳池中自由自在地游泳,感覺很漂亮。於是就央求媽媽為我報一個游泳學習班。媽媽為我報了大力泳會的泳班,說是這個泳班的教練技術很好,我可以很快“漂亮”起來。 
         盼望的第一堂課開始了。當我換好泳裝准備下水時,忽然覺得泳池里深藍色的水好像深不可測似的。剛才還興奮的我,不禁猶疑起來。我看著水,不敢伸出腳去,也聽不見教練說甚麼。慌亂間卻不留意腳下一滑,整個人跌進了水池里。我“咕嚕咕嚕”地連灌兩口水,幸好教練在旁及時把我拉上水面,我才逃過一劫。
         這個下馬威,令我覺得“漂亮”不是這麼輕易得來的,它需要我付出努力;再好的教練,也需要我自己的刻苦學習。我開始認真仔細地聽教練的指導,了解水性,熟悉水性。然後,我勇敢地在水中嘗試游自由式——沉下去,

(略)

學生作品:童年趣事—— 不懂事的我 — 雪糕不見了

          文老師感言:一份耕耘,一份收穫  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最初給樂均上課,我就得到一種感覺:這小四女生聰穎、敏感。
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  日常教授學生閱讀理解也好,寫作也好,我喜歡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問題。這些事例聽起來可能是普通的,常見的,卻蘊含著深深的道理或感情。有時候,我會擔心學生理解不了,便會因人而異決定深淺。給樂均上課沒幾次,我已感覺她能收到——她那秀美的眉眼顯示著入神(套用她作文中的詞語)和思索。這些入神和思索後來在她的作文中果然體現了;

         很快,我又發現樂均是個很勤奮的學生,不說其他練習,就說作文,我們每講完一種寫作手法,都會佈置樂均做一篇練筆。單這個暑假至今,她就做了六、七篇作文了,並且,每一篇都是認真之作,看得出她在開頭、展開、結尾、佈局等方面所下的功夫。一篇比一篇顯示光彩!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一份耕耘,一份收穫,樂均,入神地寫下去吧,成功屬於勤奮專注的人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不懂事的我 — 雪糕不見了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聖保祿學校      袁樂均
     
         每一次吃雪糕的時候,我都會想起我的一件童年趣事……
         那是我三歲那年一個炎熱的下午,胖得像「小氣球」的我想要吃雪糕。於是,便叫媽媽拿來了我最喜歡的味道 —— 雲呢嗱雪糕球。我坐在我的「私人座位」—— 白色小沙發上,一邊捧住小碟子享用我那美味的雪糕球,一邊看電視,非常入神 和開心。
        看了一會兒,我想起吃我的雪糕球,卻發現它不見了!我十分驚異,生氣又無奈,我大哭起來,哭聲震撼了全家人。媽媽立刻從臥室走出來。我邊哭邊投訴說一定是邊上的哥哥偷了我的雪糕吃了。在一旁做功課的哥哥聽了,十分愕然。他對媽媽嘆道:「為甚麼妹妹老是冤枉我啊?」其實,哥哥一向都坐在一旁在做功課。
         媽媽微笑著向我解釋:「雪糕球溶化了,不是被人偷去了呢。」但是我這個「小氣球」不懂,所以仍然豪情大哭。媽媽為了停止我哭,靈機一動,她走進廚房拿了一個新的雪糕球,放在她的身後。媽媽叫我閉上眼睛,說我們來變個魔術玩玩

(略)
閱讀理解:《夸父追日》

《夸父追日》

1  在遠古時代,有一個名叫夸父的巨人。他坐在地上,就像一座大山;他站起來,腦袋會碰到天上的雲彩。他有兩條很長很長的腿,一步就能跨過一條大河。他跑起來,連飛鳥也追不上他。
1、問題:夸父有甚麼特點?
2  夸父看見太陽早上從東邊升起,傍晚從西邊下山,心裏想:要是我把太陽捉住,搬到地上來,讓陽光永遠普照大地,那該多好啊!對,我一定要追上太陽,把它捉住。
2、問題:夸父為甚麼要追日?
 3  他邁開大步,朝着太陽跑呀,跑呀,一直跑到了太陽下山的地方。紅彤彤的太陽就在眼前,夸父高興極了,他舉起雙手,真想一把抱住它。但是太陽像一個火球,直噴著火焰,把夸父烤得口渴極了。要是再不喝一點水,他就會乾死了。
3、問題:在追太陽的過程中,夸父面對甚麼困難?
 
4  於是,他跑到黃河邊,彎下身子,一口氣就把黃河的水喝光了。他再走到渭河邊,彎下身子,一口氣又把渭河的水喝了個精光。夸父喝了那麼多的水,還是很口渴。他想起北方有一個大湖,湖裏的水像大海的水一樣多。他轉身向北方跑去。可是,他還沒到達大湖,就在半路上渴死了。夸父像山一樣倒下來,轟隆一聲,把大地都震動了。
4、問題:夸父怎樣解決他的困難?結果怎樣?
 5  夸父的手杖掉在地上,一會兒就生了根,再一會兒就發了芽、抽了枝,長成一棵桃樹。過了幾年,這地方長出了許多桃樹,結的桃子又多又大。夸父留下的這些桃樹,是給像他一樣熱愛光明又勇敢的人的。
5、問題:為甚麼會有桃子?桃子是留給誰的?
幾個考慮點:
1、夸父追得到太陽嗎?
2、你可以想像夸父倒下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嗎?
3、你欣賞夸父嗎?為甚麼?
4、神話的特點?
5、你認為課文中哪些部分表現出豐富的想像力?


6、課文中哪些部分表達了人物鮮明的性格?

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

寫作中的修辭運用——比喻和擬人

寫作中的修辭運用

寫作練習-明喻法 

當我們看到「平靜的湖水」,可能會聯想到一面鏡子;看到「橘紅的夕陽」,可能會聯想到一顆蛋黃,這些聯想使世界更美麗更有趣了,是嗎?
又例如描寫「白鵝像白色的小船,輕輕的從我面前游過。」就把白鵝的形態很活潑的描寫出來。注意:這種寫法要先把握描寫的事物的特點,再聯想另一種事物來替代,並加以適當的說明。
         再例如描寫「蝴蝶」可以先寫「蝴蝶好像一位月下老人」,再說明「她每天忙著替花兒們配成姻緣」是不是很有趣呢?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 現在,我們來試試,請利用上述方法來完成下面的句子: 
D 小弟弟好_______________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D 大象好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D 樹葉兒好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D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)好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  


寫作練習-擬人法 :

         用這種寫法的時候,先要把描寫的東西,按照它的性質、特點加以聯想,然後才能寫得好。
         我們可以去想象: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,都是有生命的。所有的風、青蛙、汽車、雲、鉛筆、太陽、樹葉… …等,都和人一樣有感情,都是會哭,會笑、會生氣、會說話的朋友。把這種想法表現在電影,就成了有趣的「卡通影片」。把這種天真的想法寫下來,就成了許多可愛的句子:
 D 春風叫花兒張開嘴來唱歌。
仿作:

 D 太陽睡覺以後,月亮就起來了。
仿作:

D 蝴蝶姑娘穿著漂亮的衣裳,在花園裡跳舞。
仿作:

 D 月亮害羞地跑到雲姐姐後面躲起來了。
仿作:

 D 藍天喜歡洗澡,所以滿身都是肥皂泡。
仿作:

 D 露珠兒看見太陽出來,就高興地笑了。
仿作

D 北風弟弟迷路了,到處跑來跑去,一面哭一面問,他的家在哪裡?
仿作: